一口铁锅里,萝卜、干豆角、红烧肉、油豆腐包等食材按照先素后荤次序,一层层铺于锅里,烧熟后端上桌来,这些层层叠叠的食材相互渗透,香气四溢!这道铁锅菜便是徽州名菜——胡适一品锅。
最初这道徽菜是绩溪县岭北一带乡村节日或婚丧嫁娶时常见的一道民间土菜。当初这道菜流传的范围并不广,外乡人也鲜有人知道,后来这道层层叠叠的徽菜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胡适一品锅。
一品锅里的素菜随着季节变化选用不同的原料,最底层是萝卜丝、干角豆、笋衣、冬瓜、冬笋等,称之为“垫锅”,“垫锅”之上,依次是肉、豆腐果、鸭蛋饺、鸡块等。食材越丰富,层数越多,有五层,有七层,最多可达九层,用柴火灶慢慢煨炖两三个小时。徽菜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光顺说,一品锅的食材会有不同,但是烹饪方法大同小异,且十分讲究。
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江南,他微服简从,从九华山来到绩溪县的上庄。当他们走到绩溪县岭北的一个山坞的时候,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天的奔波已是饥肠辘辘,于是想找个地方歇脚寻食,走着走着,见到一个农舍,便贸然叩门。农妇见二位陌生人摸黑登门,先是一惊。问明缘由后便好生伺候他们。当时,幸好中秋节刚过,农妇家里还有一些菜没有用完,为了尽快做好饭菜款待客人,农妇便将家里的萝卜、干豆角、油豆腐包、红烧肉等菜肴依先素后荤次序一层一层铺于铁锅里,烧热后端上桌来。皇帝跟随附津津有味地吃着这些热烘烘的民间锅菜,赞不绝口。食毕,皇帝抹着油渍渍的嘴问道:“这锅菜叫什么名字?”民妇答道:“这大锅菜还有什么名称,不就一锅熟么。”皇帝听了以后说:“这一锅熟名称不雅,不如叫徽州名肴一品锅。”
那么,这一品锅为何又冠上胡适的名头呢?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北大教授、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是我省绩溪县岭北上庄人,在他宴请宾客时,时常将一品锅作为招待宾客甚至外宾的必上菜肴。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常常向胡适请教菜的名字,胡适回答说:一品锅。大家因为只在胡适家吃过这道菜,就以胡适一品锅作为代称,从此慢慢流传开来。